渴望着一场台风

  不知从何时开始渴望着经历一场台风,虽然我深知东营是个基本与台风无缘的城市,但呼啸的风声总是不断的在我心里吹动。是的,我不惧怕台风,相反我对台风的带来无比欢欣。我幻想着,当台风来临的时候,独处在房子里的我,可以最真实的感觉到我在这个世界上,呆在某个小房子里,即使外面风吼雷鸣,但我,是最安全的。这种无数次在梦中袭来的感觉,源自我离校的那天、源自我找不到依靠的那天、源自我失去了自信的那天……

  或许是因为这几天东营的温度始终徘徊在38°的原因吧,这几天又开始强烈的期盼台风。在梦中屡次梦到独自一人走在台风过后的街头,回望四周,发觉自己好像处在一个陌生的世界似的,只知道台风刚走、只知道面前就是我的家:一座二层小楼的二楼。那里是我唯一的栖身之地、是我唯一的依靠和后路……这种感觉很奇怪,不知我为何如此强烈的渴望台风,是渴望我现实的生活出现一次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吗?我的生活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亦或是,我的内心出了问题?

  记得有个朋友发过很长的一个短信告诉我说:“我们在初中,高中的时候远比现在安静、稳定,因为那刚刚形成的世界观足以让我们拥有一个完整的世界,一切显得那么美好。而现在,我们都面临着不同的道路选择,在急剧变化的世界中,我们不知道怎么和它相处。一切变故如巨大的潮水涌来,不知所措。每个人内心无所适从,所以我们躁动不安,所以我们愤世嫉俗!”虽然我十分懂得无论面对怎样的环境,要考虑的都是去适应它而不是改变它,但我为何不愿为此付出一丁点代价?每个人都是这样的,而我是在宣告我自己的特立独行么?应该不是吧,我是一个胆小的人,我也很传统、很虚荣、很普通……

  你18岁那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很多人都问过我,他们称赞我说我是一个天才,夸奖我说我很聪明,告诉我说你要听话……然后要我把自己经历的事情拔掉衣服赤裸裸的展示给他们。事实上我自己也忘记自己的18岁是怎么过的了,医学上说这叫选择性失忆?我倒是更愿意永久性失忆。或许我渴望台风只是渴望着缩在房间里的那点安全感吧?

  我没有经历过台风,所以有时会想象着外面狂风暴雨,我呆在家中,隔着玻璃闯望向外面,树在风中摇摆,绿色的叶子在风雨中飞舞,雨水不断冲刷着玻璃,好美的风景。到了晚上是没有电的,点着蜡烛而且还得是自己独自在家。这种场景我期盼了多少年了?我不知道……台风彷佛不可一世的霸王一样离去后,仿佛带走了一切,世界是那么的干净、天空是那么的蓝……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人都有难过的坎.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难念也得念下去;人人都有难过的坎,但是再难过的坎也得靠自己迈过去。将近一个月没有写点什么,好几个朋友问我最近忙什么博客也不更新了。

  最近一个月发生的事情很多。姥姥刚走,家人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奶奶又住院了要做心脏手术,一个月的时间辗转北京,终于做完了。家里的经济状况再一次亮起了红灯。我背负的东西也多了很多,总觉得自己的美好时光一去不复返了……

  这个月自己的动态就是买了辆新车子,交了一群新车友,一起骑行了几次,感觉不错就是给晒的更黑了。骑车确实是个很爽的事情,尤其是许多人一起骑行的时候。

  而我的坎也到了该迈的时候了,这个坎还不是一般的小,情感上、生活上、工作上、心理上……这些都需要我重新认识,不能像以前那样理想主义了。是啊,该是和美好时光说再见的时候了!

  近一个月来几次想静心下来写点东西,但脑袋总是空空的,再加上天气闷热让人烦躁异常,终究还是不了了之。为了不使自己的小花园荒芜掉胡乱涂抹几笔,待我将生活整理完毕后再仔细拾掇拾掇!

孩子们都在非主流,反非斗争不可停.


  最近网络上对“非主流”争论貌似越来越激烈,反对方大呼“非主流”乃是对中国文化的侮辱、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亵渎,把崇尚“非主流”的90后一代为“脑残族”、“被日韩文化强奸的一代”等等,而支持方则声称“非主流”是自己个性的张扬的完美表现、是自己可爱形象的精彩诠释、亦是自己宣泄内心的有效途径,把批判自己的言论称为妒嫉之词。那么,究竟谁是谁非呢?当然,我给不了答案,我只是站在我的立场,说说自己的浅见,但愿那些在争吵中迷失了方向的人们,能认清自己的方向。
  既然要辩论,我们首先要了解在辩论的究竟是啥。要不何来的辩论呢?
  那么我们来看看到底什么是“非主流”?所谓“非主流”,顾名思义,即不是主流的事物,到目前为止,没有人给“非主流”下过完整的定义,它是一种不被大众所认可或接受的事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非主流是一种文化现象,如非主流音乐、非主流电影等等。
  以在下的愚见,非主流从人类文明产生那一刻起就产生了,但最早被人类认知,是在西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例如,当时的朋克摇滚、金属摇滚等等。崇尚这些风格的音乐人在他们的音乐作品里以暴力、血腥、性、毒品、腐败等等这些被人们唾弃的事物为内容,旋律喧嚣震荡,与当时传统的优美音乐大相径庭;衣着装扮上,他们另类、夸张,在当时乃至现今都无法让人接受,他们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了内心对暴力、血腥、性、毒品、腐败等等事物的厌恶,用最嘈杂的音乐以及那些呐喊式的唱法清楚地表达了自己愤怒。用奇装异服表明自己不跟那些可耻的人同流合污。给人的感觉他们似乎不太循规蹈矩,故称为“非主流”。但做为一种文化现象,当时的“非主流”对推动社会的进步,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它最直接、真实的披露了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刺激人们拿起思想武器,跟一切丑恶现象做斗争,最终换来了和谐、美好。
  纵观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朋克摇滚、金属摇滚、抽象派画作等等这些最适合诠释“非主流”的文艺流派,从创立之后无一例外的在经历了时代的考验后,跻身进入主流的行列,并且有着巨大的成就。所以,在下认为,对“非主流”的定义,应该再加上必不可少的一点,就是有创造性并对推动社会进步有所贡献。

  时下崇尚“非主流”的90后年轻一代,他们哈韩哈日、喜欢用“火星文”(人为复杂化、口语化的文字)、喜欢玩AU(韩国网络游戏“劲舞团”)、喜欢穿戴颜色搭配夸张乃至不正常的衣服及饰品、喜欢用非正常的姿势照相、喜欢把相片用颓废的色调修饰以及加上一些颓废的文字等等这些,在90后一代,已经成为一种潮流,看似“非主流”,但它们其实仅仅是90后一代人所喜好的事物,虽然其中也像最早被人们认知的“非主流”一样,包含了不少血腥、暴力、色情、毒品等等事物,但与“非主流”无关。因为所有的这些这些都没有为推动社会进步做出过贡献,另外,“非主流”是有创立这一层面的意义的,90后一代只是在抄袭西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非主流”文化现象,所以这构不成“非主流”,更可惜的是,只学了一点皮毛,精髓部分丢了。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非主流”并不流行,即为90后一代的潮流,何谓“非主流”?这只能说是一种现象。
  这现象,固然向世人传达了新一带青少年拥有自己的主见这一信息,至于他们的主见成熟与否,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以前人们喜欢用“V”字型手势照相,那90后一代人喜欢嘟着嘴或者用他们自己喜欢的姿势照相没有什么不可以;以前人们喜欢玩传奇、K0F,那90后一代人喜欢玩AU也没什么不可以;以前人们喜欢四大天王,那90后一代人喜欢周杰伦或日韩明星也没有什么不可以;以前人们喜欢在树叶上写着XXX我爱你,那90后一代人喜欢在自己的空间里写一些“火星文”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只是,90后一代们,喜欢这些用不着早早就辍学在家吧?喜欢这些用不着玩AU玩到男网友家里去吧?喜欢这些用不着PS出一些颓废照片却不说明主旨让人盲目的模仿以至于在自己身上打很多个洞洞甚至自残吧?喜欢“火星文”可以,在空间上写写好了,传播起来,还真的是侮辱了中国文化;喜欢PS照片可以,但PS出一些自残的照片、拍一些半裸亲热照放到网上让少年儿童门盲目模仿,还真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亵渎;喜欢玩AU可以,但玩到自己被人骗了都不知道,还影响了身边的人跟着你受害(AU被网民评为“最佳一夜情”网络游戏)还真是害人害己……
批判的人,也用不着一棍子打死一群人,毕竟这只是部分现象。
总之,有自己的爱好并不是什么坏事,注意尺度就好了。

  所以,90后的新一代青年们哈韩哈日、用“火星文”、玩AU、穿着个性张扬什么的,在不犯错的前提下,就随他们去吧,我就不信将来他们哈韩哈日能哈出饭来吃?我就不信他们用“火星文”写个人简历会得到用人单位聘用?能把新华词典给改了?我就不信他们去办身份证的时候能用PS?能戴鼻环照身份证照片?我就不信他们玩AU能玩出计算机等级证书来?他们总有一天会长大、会懂事的,在他们真正体验到生活的艰辛之后。

  一个女孩,好好穿个正规长度的裙子或者裤子上衣,合理的弄些首饰来修饰自己,说话办事文文气气的,淑女点不好么?!
  一个男孩,给自己弄的整齐一点,博学一点,不更能吸引女孩子的目光,并给爱情一个良好的土壤么,阳光一点难道不是美么?!
  俗话说听人劝吃饱饭,给头发剃利落了,衣服穿好了,脸洗干净了,好好上学或者好好学门手艺吧,因为你们都是祖国未来的希望,父母再有本事不可能罩着你们一辈子。
  中国男人没有吃软饭的传统,中国男人历来都是有责任的,有良知的,有毅力的!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悠久灿烂的文化,我们的父辈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我们的国家正在重新迈向世界之巅!
  身为中国人,你们都应该感到自豪。记住,日本和韩国曾经都是我们的敌人。

与其临渊羡鱼 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董仲舒传》中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是在说:如果不想去织出一张结实的网来,我们会永远等不到吃鱼的那一天。我想每个人都会有怀疑、茫然的时候,无论在什么年纪什么背景,我们总有羡慕的对象,总有希望获得的生活标准,但正是因为有着无尽的欲望才有了我们无尽的追求。有时候想,也许我们不够聪明,也许我们走的路要崎岖很多,也许我们短期看不到任何收获,但是只要有结网的决心并在日日积累,我不相信我们吃不上渴望的鱼,过不上心向往之的生活!
  以前的同学,现在几乎都在大学教室中努力学习。他们做着所有人都认为是正确的事,将来的前途可以说是稳稳当当。我嘴上一直倔强的说不羡慕他们,甚至经常说鄙视他们!可是,自己选择的另外一条路,就是适合自己的么?
  不过人生总是有许多怀疑与不肯定,也许我应该在自己心情失落、茫然无措的时候给自己一点肯定!既然坚持做我自己,做我认为有意义、喜欢的事,那我就得鼓足勇气和自信坚持走下去。也许十年之后,事实证明我是失败的,但是至少我去尝试过。

版权所有和部分版权所有.

暂且把题目定为这样吧,相信大家都见过“All Rights Reserved”吧?至少你曾经在N部电影的开头结尾看过这个短语吧,这个短语翻译为中文是“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翻版必究。”这是很早的港片中非常“出名”的一句话,在大陆流行也是从港台传过来的。想想中国前几十年的革命电影从来没有哪个会在银幕上注明版权所有的。好了,下面开始说正题吧。
并非专业写博的,但是也写了不少字了,从上学时候的日记(观众:靠,日记也叫写博)开始我就喜欢写东西,真正在网上写东西是写网络日记,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网络日记本就是“好心情”网络日记本,写了半年吧就开始接触真正的博客了。首先是在Windows Live写,那是2005年的时候,但是后来发现这地方太高端了,不是我一学生能享受的了的。从而在2006年改用TOM的博客,写了一段时间后又由于个人原因断网一年,08初又回归TOM写了将近半年,从5月份开始又使用新浪的博客,用到08年10月份,发现新浪太他娘的不要脸,广告N多打开N不方便。最最后就在08年11月开了这个小博。
而我的博客本来是“All Rights Reserved”的,但是昨天突然发现我这个刚刚开了一个来月的小博里的几篇文章被人十分无耻的转载了,或者说不是转载,而是偷窃了!不但没有原文链接,甚至作者名字都被改了!因此我十分不开心,非常不高兴!在联系了偷窃人N次未果后,我屈服了。
因为我看到了版权所有的无力,有太多太多的同学无视“版权所有”。为什么会出现“版权所有”成为空谈的现象?我们每年看几十上百部盗版电影,每年在各种盗版文化作品上看到几百上千次的“All Rithts Reserved”,成百上千次的忽视这个词所具有的法律效力,那还能指望别人遵守这样一个小blog的版权协议吗?显然不可能。在中国,只要不被执行的法律,都不是法律,而被执行了的,是ZF的法律!(声明:我不是粪青
这其实也不是很大的事情,但至少是个事情,除了文章被盗用的一些内心的不满,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利益上的损失,但是心里总是不爽吧。于是我在保护文章全部版权无望的情况下改用了CC的版权协议。当然,我并不认为从CC网站上盗链一张图片过来就能保护什么了。但是至少也赚回个外部链接吧(前提是转载方不像我上面说的那位仁胸一样无齿)。
显然目前为止还没有什么适用于版权所有的新协议,毕竟版权所有这四个字其实是很严格的,严格到不告知本人几乎就无法成立的地步。对于版权所有的文章,真正的引用(不是单纯的复制)和网摘才是合适的调用方法。
所以,在2009年1月2号的中午12点28分不知道多少秒,我把我博客底部的版权协议改为了“Part Rights Reserved”,我的鸟语不是很好,不知道语法有没有错误,保留部分版权,是这么翻译吧?或者由“All Rights Reserved”可以理解为“部分版权所有”。然后加上了CC2.5:“署名、非商业用途和保持一致”
版权,一个很SB的话题,至少在中国是这样的,觉得我无聊的各位看官劳驾用鼠标点一下浏览器右上角的叉,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