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幸福的

      人生烦恼无数。
  先贤说,把心静下来,什么也不去想,就没有烦恼了。先贤的话,像扔进水中的石头,而芸芸众生在听得“咕咚”
  一声闷响之后,烦恼便又涟漪一般荡漾开来,而且层出不穷。
  幸福总围绕在别人身边,烦恼总纠缠在自己心里。这是大多数人对幸福和烦恼的理解。差学生以为考了高分就可以没有烦恼,贫穷的人以为有了钱就可以得到幸福。结果是,有烦恼的依旧难消烦恼,不幸福的仍然难得幸福。
  烦恼,永远是寻找幸福的人命中的劫数。
  寻找幸福的人,有两类。
  一类像在登山,他们以为人生最大的幸福在山顶,于是气喘吁吁、穷尽一生去攀登。最终却发现,他们永远登不到顶,看不到头。他们并不知道,幸福这座山,原本就没有顶、没有头。
  另一类也像在登山,但他们并不刻意登到哪里。一路上走走停停,看看山岚、赏赏虹霓、吹吹清风,心灵在放松中得到某种满足。尽管不得大愉悦,然而,这些琐碎而细微的小自在,萦绕于心扉,一样芬芳身心、恬静自我。
  对于心灵来说,人奋斗一辈子,如果最终能挣得个终日快乐,就已经实现了生命最大的价值。
  有的人本来很幸福,看起来却很烦恼;有的人本来该烦恼,看起来却很幸福。
  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这是因为,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一较真儿,生活中便烦恼遍地;而糊涂的人,计较得少,虽然活得简单粗糙,却因此觅得了人生的大境界。
  所以,人生的烦恼是自找的。不是烦恼离不开你,而是你撇不下它。
  这个世界,为什么烦恼的人都有。
  为权,为钱,为名,为利……人人行色匆匆,背上背着个沉重的行囊,装得越多,牵累也就越多。
  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追逐着人生的幸福。然而,就像卞之琳《断章》所写的那样,我们常常看到的风景是:一个人总在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别人仰望和羡慕着。
  其实,每个人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别人眼里。

一觉醒来,就成精神病了。

      “一觉醒来,就成精神病了。”西安一名网友在论坛上调侃地说。日前,我国首部《网络成瘾诊断标准》通过了专家论证并交送卫生部审批,《标准》首次将网瘾纳入了精神病范畴。按照标准提出的上网超过6小时就有网瘾?就是精神病?一时间《标准》引来了无数质疑之声。记者为此昨天采访了心理学专家。

  连续上网6小时以上为精神病

  网络成瘾是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表现为对网络的再度使用产生强烈的欲望,减少或终止使用会出现戒断反应,同时伴有精神及躯体症状。

  《标准》确定了网瘾的时间判断标准,即出于非工作学习目的,每天上网6小时以上,并持续这种状态达3个月以上,且人际交往等社会功能受损。满足以上这些条件便可诊断为网络成瘾患者,具体症状分为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关系成瘾、网络信息成瘾、网络交易成瘾等5大类。

  迷恋网络的孩子其实很可怜

  “我接触过的网瘾孩子,都是有原因的,他们其实很可怜。”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郑敏眼里泛着泪花,向记者讲述了一个个案例。据她统计,因过度迷恋网络而陷入心理疾病的孩子当中,学习成绩不好的占到70%,成绩非常优秀的占到10%,家庭教育严重错误、家庭关系严重破坏的占到10%。

  北郊一所中学的高一男生王宏(化名)成绩非常优异,却很内向,尤其不喜欢和女孩子来往。用老师的话描述,就是“表情淡漠,无喜怒哀乐”。在短短的2个月里,从班里的第一名滑落到倒数第三名,家长非常着急,同时发现他总是彻夜不睡,终日痴迷在一个交友网站上,不吃不喝不睡。

  郑敏说,经过长时间地了解与观察,最终发现这个孩子迷恋网络交友,其实是家庭教育造成的。王宏是单亲家庭,母亲婚姻失败,严格限制他与女生交往,连说话都不许。“严重错误的家庭教育,造成了孩子在虚拟世界中寻求两性平衡。”

  标准太宽泛不利于孩子身心发展

  “对于大多数青少年和成年人来讲,最可能形成的是网络依赖。”郑敏介绍说。网络依赖和网络成瘾有联系也有区别,二者都属于心理依恋,但“依赖”更强调情感寄托与依靠,“成瘾”则更注重自我,夸大自我价值。“称网络成瘾是心理疾病也许更合适一些。”

  郑敏随后表示,该《标准》过于宽泛,把“精神病”的帽子扣在孩子头上,根本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一般网瘾患者经过疏导治疗,都能恢复正常,没必要一开始就下结论。”

  唤回网瘾孩子家庭教育最重要

  “家庭教育是导致孩子陷入网瘾的最大因素。”青少年和大学生不同,他们的社会交往面很狭窄,没有宣泄的途径只能寻求网络。有些家长一味地限制孩子接触新事物,不让看电视,不让上网,等孩子上高中之后,家庭管束渐渐减弱,孩子一旦接触新鲜的网络事物,就会强烈刺激他们的兴奋点,孩子就会从好奇到关注、从接触到深陷。“这就是为什么学习越好的孩子,越沉迷得深的缘故。”郑敏说。

  家长应该适当放宽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从初中开始,让他们接触一定网络信息,让孩子的生活更加丰富一些,做好沟通交流最重要。记者 朱雪娇

  相关链接

  “网瘾”六大征兆

  每天上网超过6小时以上。且越来越长,无法自控、特别是晚上,常至深夜;

  行为反常,上网成瘾的青少年不仅会有视力下降、生物钟紊乱、神经衰弱等生理特征,逃学、废寝忘食、不与人交往,对人冷漠、暴躁、关机后急躁不安;

  经常在网上与陌生人聊天、通电话、约会等;

  电脑里常出现暴力、色情、赌博等图片;

  有说谎隐瞒上网的情况及程度等行为;

  宁肯借钱上网或甘冒一定危险,如:去偷钱或者偷用别人账号上网等。

30岁前不要去在乎的29件事

1、放弃

  把握的反面就是放弃,选择了一个机会,就等于放弃了其他所有的可能。当新的机会摆在面前的时候,敢于放弃已经获得的一切,这不是功亏一篑,这不是半途而废,这是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或者什么都不为,只因为喜欢这样做,因为,年轻就是最大的机会。人,只有在三十岁之前才会有这个胆量,有这个资格。
 
2、失恋

  不是不在乎,是在乎不起。三十岁前最怕失去的不是已经拥有的东西,而是梦想。爱情如果只是一个过程,那么正是这个年龄应当经历的,如果要承担结果,三十岁以后,可能会更有能力,更有资格。其实,三十岁之前我们要做的事情很多,稍纵即逝,过久地沉溺在已经乾涸的爱河的河床中,与这个年龄的生命节奏不合。

  
3、离婚

  不是不在乎,是一切还来得及。一位三十八岁的女友与老公结婚十五年,冷战十三年,终于分手。她说:「如果说后来不愿意离婚是为了孩子,那他第一次提出离婚我没有同意,现在想来真不知道为什么。如果那个时候早分手,我的生活绝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现在再重新开始,总觉得一切都晚了。」

  
4、漂泊

  漂泊不是一种不幸,而是一种资格。趁著没有家室拖累,趁著身体健康,此时不飘何时飘?当然,漂泊的不一定是身体,也许只是幻想和梦境。新世纪的时尚领袖是飘一代,渴望漂泊的人惟一不飘的是那颗心。

  
5、失业

  三十岁以前就尝到失业的滋味当然是一件不幸的事,但不一定是坏事。三十岁之前就过早地固定在一个职业上终此一生也许才是最大的不幸。失业也许让你想起埋藏很久而尘封的梦想,也许会唤醒连你自己都从未知道的潜能。也许你本来就没什么梦想,这时候也会逼著你去做梦。

  
6、时尚

  不要追赶时尚。按说青年人应该是最时尚的,但是独立思考和个性生活更重要。在这个物质社会,其实对时尚的追求早已经成为对金钱的追求。今天,时尚是物欲和世俗的同义语。

  
7、格调

  这是小资的东西,「小资」这个词在今天又二度流行,追求格调就是他们的专利。小资们说,有格调要满足四大要件:智慧、素养、自信和金钱。格调就是把「高尚」理解成穿著、气质、爱好的品味和室内装潢。也就是大老粗只会表现谈吐的庸俗,「小资」们已经有能力庸俗他们的心灵了。主流观念倒不是非要另类,另类已经成为年轻人观念的主流了,在今天,老土倒显得另类。关键是当今社会是一个创造观念的时代,而不是一个固守陈旧观念的时代。

 
8、评价

  我们最不应该做出的牺牲就是因为别人的评价而改变自我,因为那些对你指手画脚的人自己也不知道他们遵从的规则是什么。千万不要只遵从规矩做事,规矩还在创造之中,要根据自己的判断做每一件事,虽然这样会麻烦一点。

  
9、幼稚

  不要怕人说我们幼稚,这正说明你还年轻,还充满活力。「成熟」是个吓人的词儿,也是个害人的词儿。成熟和幼稚是对一个人最大而无当、最不负责任、最没用的概括。那些庸人,绝不会有人说他们幼稚。不信,到哪天你被生活压得老气横秋,暮气沉沉的时候,人们一定会说你成熟了,你就会知道「成熟」是个什么东西。

  
10、不适应

  在一首摇滚里有这么一句:「这个城市改变了我,这个城市不需要我。」不要盲目地适应你生存的环境,因为很可能这环境自身已经不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了。

  
11、失败

  我的老师曾经跟我说,一个人起码要在感情上失恋一次,在事业上失败一次,在选择上失误一次,才能长大。不要说失败是成功之母那样的老话,失败来得越早越好,要是三十岁,四十岁之后再经历失败,有些事,很可能就来不及了。

  
12、错误:

  任何人都有犯错误的记录,只是不提倡重复的犯同一个错误。如果你认为有从不犯错的人存在,那这就是你的错误错误:任何人都有犯错误的权利,但不提倡犯同样的错误,假如你认为有人永远不会犯错误,那就是你的错误。

再次为网络和游戏正名!

我几乎从不玩网游,现在也很少去网吧。
但是看着我们社会发生的这一切,我依旧感到无比的痛心。
昨天,看到一篇报道《学生举办模拟法庭 网瘾少年受到审判》——重庆晨报
“分别扮演原告,被告,公诉人,法警等角色,‘提被告人张兰到庭’,担任‘审判长’的赖辽吉开始了审理。案件讲述了被告‘张兰’迷恋网吧,由于无钱上网,用随身携带的匕首对一路人实施抢劫的犯罪事实。”
庭审中原告和被告分别进行激烈辩护,精彩的表演吸引了不少居民和学生家长参加旁听,最后审判长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判处张兰有期徒刑5年,处罚金1000元。”
呜呼哀哉!
一时间,我痛苦的无言以对,不知该如何说起了。
大家知道什么叫“妖魔化报道”吗?就是通过某种不正当手段,通过强力的媒体控制,对大众进行洗脑,让人一想起被妖魔化对象,本能的联想起丑恶的事物,感到恶心,憎恨的一种行为。——这个词通常用于我们国家指责境外媒体对我们国家的丑化和污蔑。
儿戏!已经沦落为了一个已经确定了结果的“精彩的表演”,沦落为了“红军胜,蓝军败”的解放军演习!
孩子们会学到什么?会学到所谓“网瘾”的坏处?会增进法律观念?
我来告诉你孩子们会学到什么:
1、法律是儿戏,我们随便私设个公堂,就可以审判别人。
2、法院是儿戏,审判结果早就定了,大家去“精神饱满”的走个过场,精彩的表演一下就可以了。
3、法官是儿戏,可以尽情的蔑视法律和被告人,网友评价:“提被告人张兰到庭”,一个“提”字用的是恰到好处,是那么的传神,有韵味,让人回味无穷。
(虽然也是事实,但我们就这么直接告诉孩子们?)
有人说:“这是审判的抢劫行为,而不是上网行为。”
对!说的非常好,告诉我,为什么非要模拟因为“无钱上网”而实施抢劫行为?为什么不模拟他为了“无钱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而去实施抢劫行为?告诉我为什么?
这种荒唐的胡乱指责和妖魔化洗脑还少吗?
《焦点访谈》有一期节目做的是《杀人的网络游戏》,初一听确实让人很震撼,细看内容,却荒唐至极,让我哭笑不得。
如果“孩子通宵玩网游,回家路上因太困睡在铁轨上,被火车轧死”这个事件就说明“杀人的网络游戏”的话,我是不是可以说:
如果我通宵看春节联欢晚会(事实上这种垃圾节目让人通宵看的概率很小),又放鞭炮一直到早上6点,想去亲戚家打扑克,结果路上因为太困睡在铁轨上,被火车轧死。那我该埋怨“杀人的春节联欢晚会”?“杀人的鞭炮”?“杀人的亲戚”?还是“杀人的扑克”呢?
很好,很强大!
多少年前我们说“股票是资本主义世界的毒瘤”——直到发现它成功的将社会闲散资金聚集起来,曾推动“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的建立”,使荷兰一跃成为世界历史上九个世界性大国之一。曾使“铁路的可能建成时间提前了100年”。于是我们慌慌忙忙的建立的自己的沪深股市,然后开始恨铁不成钢的说:怎么跟上纽约,东京,伦敦,法兰克福会差这么多呢?
《光明日报》的一篇关于电子游戏就是电子海洛因的文章,将整个游戏界推入了黑暗的深渊。——直到我们发现韩国的网络游戏产值超过汽车工业,韩国国会议员表示希望和青岛市副市长打一场星际争霸的比赛。于是我们的文化部开始站出来恨铁不成钢的“大力扶植国产游戏产业”,要使国产网游夺回国内市场的50%。
不同的国家,就像在各自土地上勤劳耕作的农民。所不同的,当发现地理有一粒“杂草”的时候,我们会迅速的将它拔除(其它的大多数农作物也支持这么做),而欧美韩国,会给它施一些肥料。等到有一天,我们抬起头来,发现旁边地理的那颗“杂草”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我们才开始着急,才开始将半死不活的那粒杂草重新种下,无数桶肥料倾泻而下……等到它稍稍露出个头,在把它往上拔一拔,没准还能加速生长呢……
无数中小学生被聚集起来,被逼迫用笔在一面“拒绝电子游戏”的红旗上签下自己的名字。而自己的童年,天性,想象力,创造力,随着这一面卖身契,烟消云散,从此,沦为一个个木偶。
也许这一切终将改变,也许我们多出一些丁俊晖,台球厅就可以告别被歧视,告别被称为小混混们的聚集地……
也许这一切终将改变,也许我们多出一些李晓峰,沙俊春,电子竞技就可以告别污蔑,告别被称为电子海洛因……
只是,我们这一代人,将会成为牺牲品,没有人会对这一切负责,只会被一句“历史原因”带过。
当我们的下一代,用没有被束缚的创造力去跳跃,用没有被剪断想象力翅膀飞翔的时候,没有人会记得我们,没有人会记得捍卫玩耍的权利也会产生悲剧;没有人会记得维护自由的天性也需要抗争。
网瘾,网瘾,好一个网瘾!有一个带有歧视性的被刻意创造出来的词语。
我想问的是:那些热爱打篮球,踢足球的人,为了打球而去逃课,算不算球瘾? 领导们在白忙的公务之余通宵打麻将,算不算牌瘾? 这些行为是瘾的时间不够长,还是造成的危害没有网瘾大?
篮球场打架,足球场群殴,打麻将动用公款……
亦或是网络天生就是这么的贱,所以不需要理由?
在主流媒体记者的报道中:这些来网吧的孩子,“以后男的肯定是小偷,女的肯定卖淫。” ——我依稀有一点记得,男盗女娼应该是对人最恶毒的诅咒吧?
媒体对社会说:看看,看看,如今的家长都在哭诉网游对孩子的摧残。
社会对家长说:看看,看看,媒体上都播了,网游危害极大。
家长们对孩子说:看看,看看,听人家说哪个孩子因为玩网游把奶奶给杀了,你可不能玩网游!
网游说:这好像是一个循环论证吧,我招谁惹谁了?
每个人都不知道网络具体坏在哪里?只是无缘无故的就把网吧跟丑恶,犯罪,堕落,联系起来。
像一个个没有自主思维的奴隶,被大众媒体左右,疯狂!
老罗曾今说过,他们那一代,谁穿喇叭牛仔裤,周围的人都会说:完了,这孩子以后要坐牢了!
当母亲发现他穿喇叭牛仔裤时,愤怒的将裤子剪碎!
老罗说的很轻松搞笑,学生们听笑话似的乐个不停。我却读出了老罗心中的对那个时代抗争的苦闷、心酸和无奈。
曾经看过一个电视节目:还是母亲对于孩子不停管教的伤心和对网吧的控诉。管教和控诉的理由,都是“电视上说网吧那里连杀人的事情都有”!
当孩子在镜头前反驳:“学校周围也有抢钱杀人的,你们为什么不把学校关了?” 母亲勃然大怒:“你看看!你看看!这孩子,还顶嘴!”
看到这里,我心里想:这下,这个孩子才是真的完了。
我很为这个孩子敏锐的思维和清晰的逻辑赞叹,但是同时,我很难想象如果在一个“你还敢顶嘴”这样的环境下成长,长大后,他会相信道理?还是相信权威?
而那位母亲,你讲道理将不过孩子,就强词夺理,你倒是把他驳倒啊,你倒是从逻辑上证明他是错的啊!!!
逻辑混乱,头脑迂腐,以为自己在对孩子好,却不知道,亲

献给tbc的文化遗产----来自贼皇兼法神的心灵之声

我想wow的决斗真的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问题。当然,作为一个身兼双重身份,被称为贼皇兼法神的男人,身上背负的压力一直都是无法想象的。一直以来都没有将自己的心得分享给那些长久以来处于pvp低端的地球人,真的感到非常羞愧和无言以对。Tbc也将要告一个段落了,正如上个资料片行将结束的时候一样,我想,是时候遗留一些我们姑且称之为文化遗产的东西,来烧香祭奠告慰这个残缺不全的版本了。


盗贼篇
有些高玩喜欢把决斗分职业讲,每个职业都有不同的打法这个我承认,但是,那样太低端,明白我的意思吗?你这样的技术贴,太大众化,太低端,作为这样一篇性质堪比文化遗产的pvp巨作,我不会用这么笼统的叙述方式。如果你不适应,或者不习惯,请把视线从屏幕上移开。
我的意思是说,不管怎样的指责和批评,你都无法干扰我的思路。抱歉,我又说了那么多废话。好了言归正传吧。
我真的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你知道吗?我真的是怀着一种赎罪的心情写下这篇文字的。我想说的是,决斗,并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单一的技术模式。如果你们是两个相识的人在一起切磋,那种心境是很平和的,这完全可以发挥出你应有的水平,如果你的对手装备比你好了几个层次,这种压力就更宽松,甚至能助你超水平发挥,因为,即使输了,也没输面子,不是么?那么,请你假设这样一个场景,如果你跟对方赌了100G一盘,ok,你的手是不是开始有点轻微发颤了,那么,把这个赌注增加到1000G呢?3,2,1以后是不是觉得嘴唇发干,头脑空白了?和奶74或者奶D打或许影响并不是那么大,因为你有太多的容错余地和太多的纠错机会。如果贼法内拼呢?当你脑子中浮现哪怕0.5秒的真空时刻,都可能会为你带来一场失利,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我以前读高中的时候,有很多同学平时模拟考试都不错,可最后高考的时候成绩出人意料的差。其实这些,都是环境因素的影响。
好了,我们要讨论的第一个关键点已经浮出水面,没错,那就是心理素质。平时多给自己一些压力,每一次duel之前都在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输了这场我就一辈子娶不到老婆了。然后长久下来,你会发现寻常的单挑,再也无法引起你的紧张感和压力感了。而我接下来要说的一切,都是基于你能够正常发挥这一点前提下的,这非常重要,相信我。
开打之前请一定做好全局的规划,规划的意思就是说,你是打算以什么方式来进行这场战斗,全技能还是一套技能,或者说是零技能,如果你不是对自己比较有信心,请不要中途改变这个既定规划,因为对于你来说这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利好,反而会让你方寸大乱。因为,决斗其实是一个很思路性的东西,它非常讲究连贯。
而对于你来说,你自始至终都要做的,就是保持你自己的连贯,同时,打破对方的连贯。
我不喜欢把wow根据9大职业分成9类人,我喜欢分成2类,这也是我与众不同的地方之一,抱歉我又在装B了。
第一类,奶系;第二类,DPS系。你还能找出第三类来吗?
我不想一个一个重复那些无聊的套路,那样不仅是浪费我自己的时间,也是浪费大家的时间。接下来我会选几个最重要的关键词来进行解说。
首先是奶系。
我们都知道著名的奶系四大奶妈有,xd,ms,sm,74。这四大奶妈,看似风格迥异,各领风骚。但其实,万变不离其宗,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奶。
请不要扔西红柿,这绝对不是废话,相信我,绝对不是。奶是什么意思你们懂吗?奶的意思就是说,没有dps,没有dps的意思就是说,不会在短时间内解决战斗,不会在短时间内解决战斗的意思就是说,你可以跟他耗,可以跟他耗的意思就是说,你可以掐准他的技能和徽章的盲点进行压制。
这里第一个盲点就出来了,徽章都是2分钟的cd,但是致盲只有1.5分钟(我们假设你用的是暗影步天赋,点出了飘忽不定)。而一场和奶妈的战斗,没有3~5分钟是拿不下来的。所以,我推荐的是,致盲请用的越早越好。盗贼的先手是很重要的,一个时机恰到好处的在它徽章cd前提下的致盲+绷带+潜行闷棍+吃喝+继续潜行所获得优势是巨大的,这几乎会帮你把空血回到满血,这样的优势完全可以助你反败为胜。
暗影斗篷的用法我觉得完全可以参考致盲,比如说打戒律牧师吧,对方一上痛就可以把斗篷开掉,这样可以将所受的伤害降低到最小化,对于戒律牧来说,除了痛,鞭笞和盾反,你还会受到第四种伤害吗?要知道,避免伤害才能将时间拖久,把时间拖进那(2-1.5)的盲区,就胜利在望了。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技能是消失。消失的用法分为两种,进攻性消失和防御性消失。其实不管你怎么运用都是无可厚非的,但我比较倾向于前者,如果看到这里你已经对我心生仰慕不妨可以模仿我。其实对于奶妈职业过早地用掉消失一来可以让你造成最大化伤害,二来可以更有把握地拖进30秒盲区。而这才是主要的目的。双方势均力敌的一场战斗用两次消失是非常有可能的,而每一次消失意味着又一次先手,先手对盗贼来说意味着什么,你能告诉我吗,需要我告诉你吗?当然,进攻性消失在对决恢复德的时候带着大量的不稳定因素,如果你对自己的临场判断没有足够的把握请慎用此招。而在对决另外三大奶妈的时候问题不是很大,至少不会影响全局。
接下来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那就是能量控制。我可以负责任的说,能量的合理使用至少对全局会产生5,6成的影响。
上面我们曾经提到一个问题,奶妈的奶是什么意思?前面的回答是:奶就是没有dps。这里要稍微换一换了,奶就是能给自己+血。他要+血,你会怎么办,是不是要踢断,踢断需要什么?能量。他要逃跑,你会怎么办,肾击?毒刃?需要能量吗?还有最最最最关键的是,你的dps,需要能量吗,告诉我,需要吗?
在跟奶妈决斗之前我强烈建议你先去大fb打打boss,首先你需要明白什么才是正确的输出模式,而pve的战斗过程对于这一点非常有帮助。在预备暗影步这个强力粘人天赋下对方几乎不可能逃脱你的掌控。这样说来,如果你能够全程都贴着他砍,那你为什么不可以把对方当作一个怪?你为什么不上破甲,切割。你为什么要用凿?你知道凿击是个多么久远的名次概念了么?除了打贼法用凿击等fs吟唱,你还能想到其他可能会用到它的地方了吗?
敏锐系还有个天赋叫做卑鄙,卑鄙的意思就是说非常卑鄙,非常无耻,非常下流,在对方血小于30%的时候还要落井下石,太可恨了。能量一直是以每2秒20点的恒定速度回复的,既然能量的回复速度是恒定的,那为什么你还要做那些纯粹的浪费能量的事情。你用500能量就能杀掉一个人为什么偏偏消耗了1000能量?告诉我为什么好吗?什么你说不出来?那我告诉你吧,因为你在对方30%血之前就把能量全部耗空了,一旦掉下了30%,突然发觉没能量用技能了。
当然,这只是一个方面。我再打个比方,恢复D起身一般都会套树皮,我知道树皮有点隐蔽,尤其是xd套装还带了点保护色,不像痛苦压制那么显眼,不过这没关系,你只要看到对方胸部突然多了层会绕的树枝就说明他